本來對唸書很有興趣的劉媽媽,看著家中其他的弟弟妹妹們,一個個念到大學、師專、博士,自己卻沒有唸書,因此有了自卑的心情。她在家中不敢有自己的聲音,因為有時她說了什麼,還沒說完一句話就被其他兄弟姊妹插嘴,讓兒時的劉媽媽沒有機會繼續說下去。
為了讓自己被看得起,劉媽媽在二十出頭歲遇到一個高中畢業,又捧著公務員鐵飯碗的男人,就嫁給他,心想這樣嫁給這樣的人,家人總會看得起我了吧!
可是,她卻忽略了對方的個性,婚前看起來也是相貌堂堂的老實人,結了婚卻變了一個樣。貶低,嘲笑,侮蔑的話,不斷從丈夫的口中說出來,原本以為可以因著嫁給一個念過書又是公務員,能讓自己有面子的人,但又落入了另外一個痛苦的深淵。
學歷的差距讓自卑、失眠、憂鬱的情緒伴隨著自己十幾年。一場疾病在短期內奪去了丈夫的生命,為了養大十幾歲的孩子,她努力打零工,什麼事都做過;從清潔阿姨、送報紙、撿回收等等,就是想讓孩子能念多點書,孩子也不負母望,念到研究所碩士畢業。
雖然日子過得很不容易,也賺錢讓兒子念完碩士,但兒子似乎都沒有體諒過母親的辛勞,也或許,過去觀察父母親相處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,只有「不尊重」。
(圖片來源:istock)
丈夫對待自己的樣子,好像在兒子的身上出現。每次對母親的對話都感到很不屑,也不尊重劉媽媽,經常出現鄙視、貶低價值的話。當劉媽媽年紀越來越大,開始有一些生理問題問題時,像是反應不好、聽力不佳、走路比較慢時,兒子便出現更多的否定、指責、不耐。
婚後媳婦雅玲才發現,為什麼每次跟婆婆對話,她好像反應都不好,不是說不知道,就是說不會。可是雖然嘴巴上這樣說,但細心的雅玲卻發現,婆婆的記憶力應該沒有她自己所說的那麼差。
在瞭解劉媽媽的狀況之前,要先提一個心理學的專有名稱-「學來的無助感」。意味著,無論個案做什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,以至於他不再做任何反應。
學來的無助感便可以套用在劉媽媽身上,她的一生,就是在不斷的被否定,被別人認為自己沒有念過書,什麼都不會、什麼都不知道,這些負面的訊息下塑造而成。
當她動輒得咎的時候,也就是無論說什麼都會被別人抵損、貶低的時候,到最後乾脆就說我不知道,說我不會或說忘記了,這樣對自己最安全。這些人也會有憂鬱傾向,對人生沒有期待,懷著自己不夠好等等負向情緒。
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家人?
(圖片來源:istock)
首先,需要觀察哪些是他認為重要的事,她是否記得。
其次,需要鼓勵她去想、去思考。
這些個案的家人經常會覺得,在測驗的時候,怎麼有可能表現得那麼好?在家中從來沒有這樣的表現。
因為在來測驗室的時候,我經常會鼓勵他說,不論對錯,就把他所知道的答案說出來,結果他們多半可以說出正確的答案。
最後,要看個案所做的事,而不是觀察家人所問他的問題,因為個案會主動做的事情相較於所問他的問題而言,會來得更有動機,所以若用問的,經常不會問到他有動機回答的問題,結果必然不好。
溫馨小提醒:
1. 當遇到個案常說不知道,不會或說忘記了的時候,需要環顧四周,是否有壓抑他正確反應的壓力源。
2. 處理情緒低落的家人,比較好的方式,是以鼓勵代替責備。
3. 受傷的心不是一天造成的,所以若想看到他真正擔心面貌,需要長期,刻意的鼓勵和讚美,這樣才能漸漸地讓自己覺得有人欣賞他,如此才可以使個案願意主動說出他的想法。
(本文已刊登於愛長照-長照達人)
Social Plugin